?惠州LED發(fā)光字的顏色衰減(即發(fā)光顏色變淺、色溫偏移或亮度快速下降)是影響其使用壽命和視覺效果的關鍵問題,主要與光源質量、工作環(huán)境、工藝設計三大因素相關。以下是具體原因及分析:
?

一、LED 光源自身質量缺陷(核心原因)
LED 燈珠是發(fā)光的核心,其材質和工藝直接決定衰減速度:
芯片品質差
劣質芯片(如回收料、小尺寸芯片)的光電轉換效率低,工作時發(fā)熱量大,且內部量子阱結構不穩(wěn)定,容易因高溫導致熒光粉失效或芯片老化。
表現(xiàn):白光 LED 可能在短期內從正白(6000K)偏黃(3000K),或藍光芯片直接衰減導致亮度驟降(如半年內亮度下降 50% 以上)。
熒光粉質量與配比問題
白光 LED 通常由藍光芯片激發(fā)黃色熒光粉產生白光,若熒光粉為廉價的硅酸鹽類(而非穩(wěn)定性更好的氮化物),或配比不合理,會導致:
熒光粉快速老化(高溫下化學結構破壞),發(fā)光效率下降;
色坐標偏移(如偏藍或偏綠),顏色失真。
封裝工藝缺陷
封裝膠(環(huán)氧樹脂或硅膠)質量差:劣質封裝膠耐溫性不足(<80℃),長期高溫會發(fā)黃變脆,阻擋光線射出(表現(xiàn)為整體發(fā)暗)。
焊線工藝不良:金線(或銅線)焊接不牢固,導致接觸電阻過大,局部發(fā)熱加劇,加速芯片和熒光粉老化。
二、工作環(huán)境因素(加速衰減的外部誘因)
高溫環(huán)境的持續(xù)影響
LED 是 “怕熱” 元件,工作溫度每升高 10℃,壽命可能縮短 50%。若發(fā)光字處于:
戶外暴曬(夏季字殼內部溫度可達 60-80℃);
密閉空間(如鐵皮字殼無散熱孔,熱量無法排出);
高功率光源密集排列(如模組間距<10mm,散熱疊加),
會導致 LED 結溫過高(超過 70℃),加速芯片和熒光粉的老化。
潮濕與腐蝕侵蝕
戶外多雨或高濕度環(huán)境(如沿海、南方梅雨季),若字殼密封不良,水汽滲入會導致:
LED 焊點氧化生銹,接觸不良產生局部高溫;
封裝膠吸潮后膨脹,破壞芯片與熒光粉的結合,甚至短路燒毀部分燈珠(表現(xiàn)為局部不亮或顏色斑駁)。
紫外線與粉塵污染
戶外紫外線長期照射會導致封裝膠和熒光粉降解(如硅膠變黃、熒光粉失效),尤其劣質材料抗紫外線能力極差(如 1 年內出現(xiàn)明顯變黃)。
粉塵堆積在燈珠表面或亞克力面板上,不僅遮擋光線,還會阻礙散熱(粉塵是熱的不良導體),間接加劇衰減。
三、工藝設計與安裝不當(人為可控因素)
光源選型與功率匹配不合理
盲目追求高亮度,選用超出字殼散熱能力的高功率燈珠(如用 1W 燈珠替代 0.5W),或過度密集排列(如每厘米超過 2 顆燈珠),導致單位面積功耗過高,熱量積聚。
示例:某店鋪招牌為追求亮度,在 0.5㎡的字殼內安裝 50 顆 1W 燈珠,3 個月后因高溫導致 30% 燈珠發(fā)黃衰減。
散熱設計缺失
字殼材質散熱性差:如全封閉鐵皮字殼(導熱系數(shù)低),或亞克力面板過厚(>5mm)且無散熱孔,熱量無法傳導至外界。
光源安裝方式不當:將 LED 模組直接粘貼在不導熱的 PVC 背板上(而非鋁基板或金屬字殼內壁),熱量無法擴散,形成 “熱點”。
電源質量差與過載運行
劣質電源輸出電壓不穩(wěn)定(如 12V 電源實際輸出 14V),導致 LED 長期過壓工作,電流過大(超過額定電流的 1.2 倍),加速芯片老化。
電源未預留冗余功率(如總功耗 100W 的發(fā)光字配 100W 電源),滿負荷運行時發(fā)熱嚴重,同時輸出紋波過大,干擾 LED 發(fā)光穩(wěn)定性。
面板材料影響
亞克力面板質量差:選用回收料亞克力(透光率<70%),或表面未做抗紫外線處理,長期使用會因老化變黃,導致透出的光線顏色偏黃(即使 LED 本身未衰減)。
面板過厚或顏色不純:如藍色發(fā)光字用深色亞克力面板,為保證亮度不得不提高 LED 功率,間接導致發(fā)熱加劇。
四、典型案例與預防措施
案例:某戶外不銹鋼發(fā)光字安裝 3 個月后,白色光明顯偏黃,亮度下降 40%。檢測發(fā)現(xiàn):
① 使用劣質環(huán)氧樹脂封裝的 LED 燈珠;
② 字殼無散熱孔,夏季內部溫度達 75℃;
③ 電源輸出電壓波動至 13.5V(額定 12V)。
預防措施:
選用高品質 LED:芯片選晶元、三安等品牌,熒光粉用氮化物,封裝膠用耐溫硅膠(耐溫≥120℃)。
優(yōu)化散熱設計:字殼預留散熱孔,光源安裝在鋁基板上,大功率發(fā)光字加裝散熱鰭片。
環(huán)境適配:戶外字做防水密封(用硅橡膠條),高溫地區(qū)選用低功率燈珠并減少密度。
電源匹配:選品牌電源(如明緯),功率預留 30% 余量,輸出電壓誤差≤±5%。